[中国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破壳计划
时间:2017年全年
地点:北京
合作:“理想国”、纽约大学中国中心(NYU China House)、纽约大学—北京大学国际批评理论中心(ICCT-PKU)、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作为学术支持机构,多位著名作家、评论家、诗人、艺术家担任评委。
为鼓励青年创作者在这个快速、喧嚣的时代进行新鲜、诚实、有深度的创作,2016年8月15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携手国内外多家机构,共同发起“破壳计划”,支持已经积累了一定作品量的青年创作者出版第一本书。“破壳计划”是BCAF“中国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下属项目之一,面向40周岁以下、没有纸质书出版经验的优秀创作新人。由主办方BCAF搭建公益性平台,邀请优质出版品牌“理想国”作为出版合作伙伴,纽约大学中国中心(NYU China House)、纽约大学—北京大学国际批评理论中心(ICCT-PKU)、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作为学术支持机构,多位著名作家、评论家、诗人、艺术家担任评委,数十家高活跃度、关注文化发展、力挺青年创作群体的报纸、杂志、网站、新媒体平台、实体书店联合发布,汇集各方资源,全力扫除新人作者在试图出版第一本书时可能面对的行业壁垒和种种阻力,让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能被看见。
项目于每年八月中旬正式开放申请,10月底截止。共设小说、诗歌、非虚构、漫画四种创作体裁,经过初选和终选,最终在每种体裁的投稿作品中各评选一部出版纸质书。“破壳计划”评委阵容豪华,共有十二位创作前辈应邀担任终选评委,包括小说组:著名作家余华、金宇澄,著名学者、批评家张旭东;诗歌组:著名诗人欧阳江河、翟永明、胡续冬;非虚构组:著名作家梁鸿、李娟,新媒体非虚构平台《正午》主编谢丁;漫画组:艺术家陆扬、温凌、烟囱。第一期预计于2017年5月结束,第二期预计于2017年8月开始。
[思想空间]
时间:2017年全年
地点:北京
合作:各国文化专业机构、艺术家和学者、艺术媒体
文化包含了诸如价值、信仰、语言、知识、艺术、传统、制度以及个体或者群体表达其人文需求和赋予其本身存在、发展的生活方式和意义。BCAF通过分享、教育、交流来实现“艺术教育与推广”,创造文化思想空间。该项目联合各大使馆文化处、专业机构、艺术家和学者以及媒体领袖,开设呈系列状的,以文化主题为线索,带来小课堂式授课。拒绝所谓讲座和座谈式的片面速度,而是进行某一专业领域的有针对性的讨论与启发,包括一系列专业的工作坊。
课程设计:每个系列4次授课,每次2-3小时,周末进行,每次30-50人。每个系列一个月。每年进行3-4期。美国:美国中心 X BCAF,课题:现代艺术与基金会,现代艺术与美国裔艺术家,美国电影文化,波普艺术,黄金1960年代;德国:歌德学院 X BCAF,课题:齐美尔哲学 研究,德国当代艺术,柏林城市文化,德国影视艺术哲学;法国:法国文化中心 X BCAF课题:1920年代法国文化与社会,博物馆学,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与文学,作家电影系列;英国:英国文化处 X BCAF,课题:英国文化与戏剧,英国文学,维根特斯坦哲学;意大利:意大利文化处 X BCAF,课题:文艺复兴、双年展透视、意大利歌剧。
The Do School“文化创业挑战”
时间:2016年5月-7月
地点:清华大学、北京人文艺术中心
合作:宝马基金会、德国The DO School、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X-lab、北京人文艺术中心
The Do School是一个致力于创新、创业和正能量行商方式的国际教育及创新平台,总部位于德国柏林。The DO School 的项目特色在于以DO School挑战为核心,以社会影响力为主导,将不同利益人群整合在一起来跨界共创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如纽约市咖啡纸杯再利用挑战(2014)、ADLENS印度眼疾预防及保护商业挑战(2015)、西门子德国难民教育挑战(2016)等等。 今年The Do School“文化创业挑战”关注的主题则是,在有些国家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社会企业”模式,如何应用到中国的文化领域之中并适应其特性。项目由The Do School、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及清华大学X-lab(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共同举办,宝马基金会鼎力支持。项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的20名顶尖学子一同合作,以BCAF的艺术公益项目“艺护成长”儿童就医环境改善计划为案例,为中国文化机构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它们找到创收的新方法及发展的新动力。 挑战分为两个阶段。五月为期四天的BE 阶段(养成阶段)培养学生的领导人思维,七月为期三周的DO阶段(敢为阶段)打开脑洞,将点子化为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挑战者收获了创业时所必备的核心创业技巧。
中国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破壳
时间:2016年8月-12月
地点:全球征集
合作:理想国、纽约大学中国中心(NYU China House)、纽约大学-北京大学国际批评理论中心(ICCT-PKU)、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
为鼓励青年创作者在这个快速、喧嚣的时代进行新鲜、诚实、有深度的创作,今年八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携手优质出版品牌“理想国”及国内外多家学术支持机构共同发起“破壳计划”,支持40周岁以下、没有纸质书出版经验的优秀创作新人出版第一本书。
“破壳计划”评委阵容豪华,共有十二位创作前辈应邀担任终选评委,包括小说组:著名作家余华、金宇澄,著名学者、批评家张旭东;诗歌组:著名诗人欧阳江河、翟永明、胡续冬;非虚构组:著名作家梁鸿、李娟,新媒体非虚构平台《正午》主编谢丁;漫画组:艺术家陆扬、温凌、烟囱。初选评委则由资深文学期刊编辑、青年作家等组成。
历时两个半月,“破壳计划”共收到738份申请,即738部书稿。其中小说368部,诗歌242部,非虚构96部,漫画32部。最终的评选结果将在2017年1月陆续公布。